您好,欢迎来到珺佳人才网!手机版
当前位置:首页 > 资讯中心 > 人事动态 > 嘉定珺佳人才网解析嘉定外企企业人事模式

嘉定珺佳人才网解析嘉定外企企业人事模式

作者:嘉定珺佳人才网更新日期:2012-08-25 11:50:51来源:原创作品

【字号: 】 本条信息浏览人次共有227【我要评论】 【我要打印】
文章概况:其实,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的本质没什么不同,即平衡好人、企业、事相互之间的关系,以支持企业实现经营目标和可持续发展。

 

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满天飞,人事管理似乎成了落后的代名词。“人力资源管理”源自欧美,其区分于人事管理的焦点,在于更加认可人的相对重要性。但热衷于概念的人们常常忽视了一个问题,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到底是什么?其实,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的本质没什么不同,即平衡好人、企业、事相互之间的关系,以支持企业实现经营目标和可持续发展。

一、 人力资源管理三要素

从这个意义上讲,人力资源管理的三个核心要素就是:人,企业,事。从各个要素独立的角度看:人有思想和感情,有主体意识,有素质差异;企业由利益相关者组织而成,追求利益最大化;事是客观存在的价值载体和价值实现方式。从三个要素互动的角度看:人做企业、做企业之事;企业由人组成,企业由事构成;事存在于企业,事在人为。这样看来,没有人就没有企业,没有企业就没有企业之事,人与企业是相对主动的,事是相对被动的。

特别说明:文中“企业”概念更接近于狭义的“企业组织”,而“人”“事”“企业(组织)”则相对于广义“企业”概念而存在;文中将三个概念加以分立与整合,意在多一个角度认识人力资源管理;文中有关模式设计与分析,不求理论上的精准,惟求思维上的启发。

二、 “企业”、“人”、“事”模式

这三个要素按不同的逻辑起点,形成不同的组合模式,分别对应着不同的人事管理背景、理念和实践。

1. 企业 - 事 -人

企业为本,事为先,事由人为。这是工业经济时代前期的主要管理思想和典型管理模式。始自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和实践,即通过对事对工作对作业的标准化和规范化,提高人的劳动生产率,从而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。这种主流管理思想不仅推动了欧美经济和企业的快速发展,而且作为一种基本管理理念仍深刻影响着现代企业。一批产业巨子纷纷诞生,更多中小企业在不断获得生存发展,不断做强做大。

企业至上,人依附于企业、服务于事,人自身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,仅仅作为企业的普通资源乃至做事的工具。这一直招致人们的批评和反对,甚至导致人与企业之间的对立,表现为工会组织与资方的冲突。但企业毕竟是企业,企业有独立的组织人格,有独特而明确的追求。企业导向使人们集中关注市场需求和客户需求,追求利益相关者的价值最大化,这显然有利于企业优化资源配置,提高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。

企业 - 人 - 事

企业为本,人为主,先人后事。这种所谓行为科学学派的管理模式,是工业经济时代中后期的主流管理思想。从梅约的霍桑试验,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、赫茨伯格的双因素论,人们开始从假设上改变企业对于人的看法,更加重视人对于事的主动性。工业文明所造就的物质积累,使得人们越来越追求精神需求的满足,企业于是被动或积极地适应变化,把人视为超越其他资源的第一资源。

企业仍居于主导地位,但相对于事而言,“以人为本”,人获得了更多的认可。正因为人的作用和地位凸现,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应运而生。西方对日本企业管理的研究和学习,引发了企业文化理论的兴起,“企业-人-事”模式随即在实践中广为采用。企业不仅仅是人做事的平台,也成为人获得友谊、归属和认同的精神场所。企业对人的尊重与人对企业的忠诚,有利于累积人做事的经验、知识和技能,最终凝结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。

2. 人-企业-事

人为本,企业为主,事为载体。这是一种后工业时代风行的人本主义管理模式。从“以人为本”到“人为本”,虽一字之别,却差之千里。伴随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进步,人的哲学意义不断提升,人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,这持续拉升着人相对于企业的位势。作为一切市场需求的源泉,人成为企业安身立命之本;作为一切资源的使用者,人成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主体。

人为本,人不仅是能动的第一资源,而且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组织者和主导者。人成了企业的起点和目的,企业成了人做事的舞台。经济学的人力资本理论、德鲁克等经验管理学者的研究成果,为新模式提供了理性的依据。部分企业尤其高新技术企业的成功实践,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。微软的比尔。盖茨最看中的是人,思科公司购并战略购并的核心是人。

人- 事 -企业

人为本,事为主,企业为载体。这是“人-企业-事”模式的变体,不具有独立存在的意义。与“人-企业-事”的不同之处,在于人偏好事甚于偏好企业。说白一些,如果有自己愿意做的事,就不在乎在哪家企业做事。这显然更适用于非盈利性的组织,而不是盈利性的企业。 倒是有这样两类人,其中一小撮人在组织行为学里称之为“高成就需求者”,对事极为关切和投入,对企业好像没过多想法;另一类比如低层次操作人员,大多也更关心做事。但大多数人还是更青睐企业,更青睐那些有着好机制、好氛围和好领导的企业。

3. 事-人-企业,事-企业-人

事为本。按本文的假设,事是相对被动的,因而这两种模式从根本上是不成立的。不过,作为上述几种模式某个维度上的补充,还是值得分析几句。事客观存在,人发现或偶遇此事,成就了企业;创业者创办企业,与此相似。事客观存在,企业参与或掌控此事,派人或找人来做;业务扩张、收购兼并等企业行为大概类似。如果将事释为人或企业所追求的“事业”,就另有一番味道,只是这超出了我们的假设和论题范围。

三、 中国企业模式选择分析

上述罗列的模式不单是分析演绎的结果,也包含对人类经济发展和企业演进经验的归纳。一方面面对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,另一方面承载了太多的计划经济和文化传统;既要面向未来,又要面对历史;直面现实,中国企业究竟该作何选择?

1. 强调企业本位,强化“企业-事-人”逻辑

中国经济一步步走向市场化,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,也一步步登上了社会经济的舞台。但从总体上看,市场环境仍不完善,企业观念依然薄弱,人的职业化程度远远不足。

对大多数国有企业来说,真正的“企业”观念尚在发育之中,人的职业意识相对十分淡薄。为促进国企战略变革,更须加倍强调企业本位,强调市场竞争,强调人对企业的价值,强调人所做之事对企业的贡献。反之,如果突出人本观念,则极易混淆人在政治、经济和企业不同层面的概念,激活计划经济所养成的主人翁心态和平均主义观念。

对民营企业而言,最主要的任务是企业的生存,如何“活下去”;同时,企业普遍缺乏对事的基础管理;而且,企业还要承担内部人的职业化的重任。因此,强调企业本位更富现实意义。从操作的角度看,企业本位而不是人的本位,还有利于淡化企业家个人的作用,而把企业还原为利益相关者的组织。

总的来说,“企业-事-人”的管理逻辑和模式,更适合于中国社会经济的阶段,符合大多数企业的现实。只有树起企业的基本观念,明确企业的事由、事权和事责,才能为管理的提升和创新夯实基础。

嘉定珺佳人才网http://www.junjiajob.com编辑文章

本文关键词:嘉定珺佳人才网解析嘉定外企企业人事模式 

珺佳人才网版权与免责声明:

1、本网转载其他媒体,目的在于传递信息,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。

2、如本网所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著作权或版权拥有机构致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,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妥当。如有侵犯您的名誉权或其他权利,亦请及时通知本网。本网在审慎确认后,将即刻予以删除。

3、本网原创文章未经本网允许,私自转载者本网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,转载请注明来源 珺佳人才网 http://www.junjiajob.com

编辑:admin 【关闭窗口】
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珺佳人才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

用户名: 密码: 验证码:验证码 匿名发表(无需登录)

站内搜索

手机扫二维码资讯频道

珺佳人才网资讯频道

手机扫二维码即可获知最新消息!